文/楊重信(文化大學景觀學系教授、澄社社員)

文章出處:http://www.wretch.cc/blog/Quovadis/1033372

本案基地座落於內湖區大湖公園北側之保護區,基地是池塘填土而成,基地南側與大湖僅是一路之隔、基地西北及東側山坡地均屬潛在順向坡,北基地西北隅邊緣有基隆斷層經過、南基地東北側為地下礦坑開採範圍,此基地不折不扣是一處高度環境敏感地區。慈濟基金會於民國86年購地時明知此基地座落於保護區且其環境敏感性非常高,根本不適宜從事開發行為,而仍購入土地,並且自94年起再、再而三地,仗著宗教勢力,打著「社會福利之旗幟」,企圖綁架台北市政府都市計畫委員會同意將該基地變更為「社會福利特定專用區」,讓其可興建54,750平方公尺(約16,562坪)之樓地板面積。

本案申請單位慈濟基金會實在是居心不良:明知此基地位於保護區且基地環境敏感度甚高,不適宜開發,而仍貪圖保護區地價較便宜,企圖挾宗教勢力強渡關山,摧毀台北市保護區政策,此為存心不良之一;將基地面積限縮於5公頃內,規避環境影響評估,此為存心不良二;申請開發之樓地板面積高達54,750平方公尺(以一般住家含公設50坪計算,相當於330戶住宅之規模),此龐大量體不論是公益設施或私益設施,都一樣會對環境造成無法承受之衝擊,慈濟基金會以「慈善、社會福利」為由,取得道德制高點,企圖轉移環境衝擊焦點,弱化都市計畫委員對環境保護之堅持,以蒙混過關,此為居心不良之三;本案申請個案變更迄今已歷5年餘, 96年8月至99年8月整整3年間申請作業幾乎完全停頓,外界以為有高度智慧之「上人」已指示不要繼續申請開發了,沒想到慈濟基金會於今年9月五都選舉已進入緊鑼密鼓時刻,趁機又再動起來,台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也乖順的配合,密集開會,擺著一副要快速通過主要計畫之態勢。唉!究竟慈濟在台北之勢力龐大,會員與志工眾多,一票就是一票,市府官員豈敢輕忽?慈濟基金會利用此選舉白熱化時刻全力推動本「高度爭議」的「環境破壞」案,很難令人不會有「趁X打X」與「趁機XX」之聯想,此為居心不良之四。

內湖居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廖本全(台灣生態學會台北工作站主任/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系講師)

文章出處: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901836/IssueID/20101021

選舉這件事,非得搞得如此恐怖與邪惡嗎?台北市政府在選前積極進行保護區變更案的大清倉。首先在9月20日第617次市都市計畫委員會通過「變更臺北市信義區福德段四小段135地號等7筆保護區土地為宗教特定專用區(松山慈惠堂)主要計畫暨細部計畫案」,再於9月28日將「變更臺北市北投區行義路一小段49地號等保護區為溫泉產業特定專用區主要計畫案」再提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專案小組(本案於2008年市都委會第581次會議通過),緊接著將在10月25日召開第619次市都委會審查「變更臺北市內湖區成功路5段大湖公園北側部分保護區及道路用地為社會福利特定專用區(慈濟)主要計畫案」。

讓違法「就地合法」

這三案,因分別涉及三大利益、宗教或慈善團體,面對龐大的選票,北市府用盡各種方法讓所有的違法「就地合法」,並美化其名叫做「輔導合法」。其中,即將於近日審查的慈濟內湖基地案,因順向坡、回填湖區、谷地集水區、礦坑、斷層等不利的自然條件,形成典型環境敏感地區與潛勢災害風險地帶,是劃設保護區的癥結,多年來保育團體努力反對本案變更,沉寂數年後,竟藉由選舉重返戰場。

內湖居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慈濟內湖基地保護區變更為社會福利特定專用區案都市計畫委員會第七次專案小組審查觀察報告

文/廖本全(台灣生態學會台北工作站主任/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系講師)

2006年12月4日,台北市政府都市計畫委員會召開內湖慈濟案第七次通盤檢討會議,冗長的四小時會議(上午十點到下午二點半)過程的觀察,讓我更進一步明白了整個案子的脈絡,以及背後緊密連結共生的網絡關係。

這個結構應是以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為馬首,並將具有形象的慈濟拉入,塑造出一塊「將保護區營建為人造景觀」的願景招牌;再由財力、人力雄厚的慈濟買地,並廣招各方技術專家好手加入,組成一個強勢的「技術性」團隊;進一步籠絡地方里長,營造地方共識的假象。最後,強力遊說、施壓都市計畫委員會委員。所以,會議最後,當對本案持保留、審慎態度的委員一一離席,會議主席做出將本案送大會討論的結論時,隔著玻璃窗的旁聽席裡,包括地方反對民眾、環保團體、學生等,並未因不解、氣憤的情緒而有激動、激烈的反應。我們靜靜的見證議場內慈濟團隊、都委會委員、都發局人員的笑顏開展、和樂融融、彼此握手致意的畫面,畫面停格在慈濟林副總與專案小組召集人陳武正委員握手的那一刻,我很想大聲說:「恭喜了,人定勝天集團」。

內湖居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兼答「慈濟內湖保護區變更案」慈濟朋友的質問 

文/廖本全(台灣生態學會台北工作站主任/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系講師)

2005年10月26日,一位時任台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的委員當面告訴我,請保育團體應該關切「慈濟內湖保護區變更案」,否則依他的評估,這個案子大概就要過關了。此後,我開始讀本案的都市計畫書、相關報導,並前往現地勘查、訪談,發現本案的關鍵核心在於「台北市保護區政策」以及「區位選擇」後,通知保育團體朋友、尋找管道與慈濟接觸對話,並於2006年8月15日開始列席參與本案都市計畫變更的專案小組會議。

三次專案小組會議後,我大致對全案的脈絡與關連豁然開朗。這個案子根本是台北市政府意圖藉慈濟的社會聲名,為市府不願面對、無能解決的問題解套(就地合法)。這個燙手山芋就是二個被回填的湖泊(溜地),且歷來充斥不當、不受歡迎的土地使用活動,並製造周邊淹水災害的保護區土地。

內湖居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慈濟內湖基地保護區變更為社會福利特定專用區案 都市計畫委員會第六次專案小組審查

文/廖本全(台灣生態學會台北工作站主任/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系講師)

2006年8月15日,北部幾個保育團體的朋友共同參與台北市政府都市計畫委員會,審理有關慈濟內湖基地保護區變更為社會福利特定專用區案第五次專案小組審查。我們有一共同發現,即是該會議呈現出三大問題並而扭曲都市計畫審議的機制,問題一: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比慈濟更像開發單位,相關問題皆由都發局長回答,令人懷疑此案是否由市府主導;問題二:專案小組召集人強力主導會議結論,做出與其他委員發言截然不同的決議;問題三:專案小組最後會議紀錄(書面)僅記載「結論」,沒有任何會議過程中委員與陳情人的相關發言。

面對這樣的情狀,我們認為不該打迷糊仗,有必要完整紀錄,並讓社會大眾知悉一切。故10月11日之第六次專案小組審查進行時,我們於旁聽席全程錄音,並於發言時針對第五次專案小組的問題提出質疑及對委員呼籲,包括:1.應釐清會議進行之程序(因第五次會議時,慈濟方面僅報告其社會福利志業,卻未回答委員與陳情人的提問);2.會議主持人之公正與客觀性(第五次會議時,主席不斷表達自己的意見,並直接否定其他委員意見);3.都市計畫之專責精神與委員會之執掌,應回歸台北市保護區政策與變更之審議事項(非「社會福利事業」審查)。

內湖居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廖本全 編輯/鄭渟渟

文章出處http://sowissue.pixnet.net/blog/post/1464002

★慈濟內湖基地

內湖居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張曉風(作家) 

文章出處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1x112010111000445,00.html 

 慈濟上人:

    曉風素於上人慈悲為懷,關心眾生之悲願,多所聽聞,故常生感激佩服之心,台灣能有慈濟精神,實為台灣之福。近日蘇花築路一事,上人獨排眾議,欲使花蓮維持為一淨土,誠高見也。然政府短視,恐不能珍惜上人之見,令人扼腕。

    唯近日聞慈濟文化事業有意「開發」內湖保護區以為志工大樓(「開發」兩字,其實亦常等於破壞,蓋事業之「業」每為罪業之「業」),識者期期以為不可。蓋佛教徒之茹素,以其傷生,此念誠可感,然保護區破壞,則不獨傷其生,亦且絕其種,是為大不仁。近日新竹林務局欲於滿月圓一地伐林起樓,目的居然在以此樓作「森林解說中心」(原已有樓,不以為足,更欲伐四十八棵柳杉以大肆擴建),伐樹以推廣森林教育,世事豈得如此謬誤哉?

內湖居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前(11/11)慈濟營建處主任林敏朝先生投書中國時報的《回響-慈濟內湖園區 打造好家園》一文中提到:「根據國家中央地調所公告結果,慈濟內湖基地周圍並沒有斷層及礦坑。民國八十七年慈濟委託台大游以德等多位教授,對環境進行綜合評估,報告中說明園區利用範圍內並不存在潛在順向坡的問題。」

(全文出處:http://news.chinatimes.com/tech/0,5249,12050903x112010111100398,00.html)

針對林主任的這段話,我要提出嚴正的反駁!

首先,針對地質部分,林主任所言似乎與事實明顯背離!

內湖居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2010/11/12

 【聯合報╱記者錢震宇、莊琇閔、陳瑄喻/台北報導】

內湖居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頭殼newtalk 2010.11.12 王鼎鈞/分析報導

慈濟要在台北市內湖設置「社會福利專區」,都市計畫委員會為此在昨(11)日審查地目變更計畫,因為地處保護區,引來綠黨、環保團體和作家張曉風前來關切,但因為在媒體鏡頭前時間有限,發言大都聚焦於質疑北市府的「選舉考量」;而支持該案前往都委登記發言的民眾,則幾乎一昧地對慈濟「歌功頌德」;電視媒體則專注於追逐名作家「張曉風」個人,要費心解釋的環保議題反倒被各方擱置一旁。

都審會吸引正反意見雙方大批民眾旁聽,至會議開始時已有66位民眾登記,本要由慈濟代表先行報告,但旁聽反方民眾叫囂質疑「為何由慈濟先講?」並抗議旁聽室外民眾聽不到,因此有委員表達正反方各推派10人進場發言,現場民眾仍不服,因為誰具代表性很難短時間有共識,「程序」問題變成本次會議的關鍵。會議主席、副市長林建元在無異議下裁示改由民眾先發言,以3分鐘為限,為避免會議時間過長,因此開會到6時,另擇日「續會」。林建元還一度表示,其實登記發言的民眾訴求,大概就那些;口氣顯得相當無奈。

內湖居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